天游注册代理1958(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学子·学者·学术
天游注册代理1958栏目
天游注册代理1958栏目

新时代GIS人才,华师这样培养——记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

日期:2024-03-14 作者:郝日虹 点击量:

开车之前,点开手机里的地图APP查询路况;打开外卖软件,看看快递小哥走到了什么地方……可曾想,这些在我们生活中的日常操作,其实都与地理信息科学“息息相关”。

作为一门新型交叉学科,大到防震减灾、国土规划、环境监测,小到各种地图和消费点评APP,地理信息科学不仅能够俯察山河与坤舆,也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

近五年来,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地理信息科学教学团队步履不停,努力探索“学训赛创”四位一体的GIS人才培养模式,2022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做出了“华师贡献”。

“学训赛创” 四位一体

2023年12月11日,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在广州落下帷幕。由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2021级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左彤欣、饶晓悦、宋睿祺、姜佳璇组成的代表队荣获特等奖。这是华师学子连续第四次获得这一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级GIS学科竞赛特等奖。

回想起8个月的备赛过程,左彤欣坦言“累但值得”。省赛的“磕磕绊绊”让她和团队的伙伴们对即将到来的国赛“有些慌乱和焦急”。“比赛一结束,涂振发老师就给我发消息,召集大家开会,帮我们分析比赛中存在的问题。一番讨论后,从比赛方式到团队分工、心理状态,我们及时做了调整。比赛前一天,可能担心我们弦绷得太紧,涂老师又把我们召集起来,两个小时的组会,他没讲解专业内容,就是鼓励我们,帮我们减压。”左彤欣说,经过比赛的历练,她的最大收获就是“使理论知识得以更好地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

左彤欣的收获实则也是吴浩教授教学团队长期努力的方向。如何提升地理信息科学人才的专业应用实践能力、培养并发掘具备高水平GIS应用技能的专业人才,是他们一直思考的问题。

立足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老一辈学者的积淀,经过近十年的摸索,“学训赛创”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成型,并于2021年获得全国高等学校GIS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国排名第一)。

“‘学’指的是专业课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要注重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指的是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反复训练中将专业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融会贯通,达到知行合一;‘赛’则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在专业技能大赛中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创’既包括创新,也包括创业,即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各级各类专业赛事,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际能力。”吴浩认为,“学训赛创”培养模式,改变了理论学习、实验实践和竞赛创业各自为营的培养模式,让这些环节相互融合、相互作用,有利于培养专业素质与行业服务并重的创新型人才。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倘若我们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忽视了与信息技术发展的融合,或者没有注重跟相关行业的衔接,就可能导致毕业生与行业需求脱节,也无法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实际发展需求。”于是,面向行业需求、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成为吴浩教学团队一以贯之的教学理念,也是他们不断反思、改进教学方法的初衷。

实践教学 德技齐培

面向行业需求、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关键。“把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结合起来,将实训中习得的技能在实习中实践运用,才能更好地夯实专业技能”,成为吴浩教授教学团队的共识。

为此,他们开发了国土规划、旅游开发、安全应急、生态环境、地理教育5个校内实践教学平台,还与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水土保持中心站、航天宏图等共建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以“大一专业认识与观摩、大二大三技能实习和训练、大四校外实习”的方式,打磨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人才培养与地理信息产业需求的适配度。

重视学科竞赛参与、努力搭建竞赛平台、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比赛……在吴浩看来,实践教学是多维度的,以赛促学、以赛促训对于培养创新应用能力强的高水平地理信息科学人才也颇有助益。

宋睿祺坦言,参加全国大学生GIS应用技能大赛,他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自己今后想要努力的方向”。“经过比赛,我觉得自己对科研挺感兴趣的。比如室内定位导航。”宋睿祺解释道,“目前室内导航应用场景越来越多,可研究空间还比较大。就拿逛商场来说,现在很多商场都是大型综合体,用室内导航,就能比较方便地找到想逛的商店或者吃饭的地方。”

“地理科学是面向国家需求的,地理学者是有家国情怀的。”在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每一年的新生研讨课上,老师们都会跟年轻的“地信人”这样说。一句谆谆教诲,也是对同学们的殷切期待。跟学院其他老师一样,吴浩教学团队把这份期待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教学中。

课堂上,吴浩和团队的老师们会把专业讲授与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国土空间治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结合起来;鼓励同学们探究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国土空间规划等领域存在的现实问题,尝试给出解决方案;让他们运用空间分析知识,解决现实中资源配置、物流配送、疫情防控、交通堵塞等棘手的问题……通过“课程思政”,让地理国情认识、可持续发展观、科技强国情怀入脑入心。

“地理信息科学是一门紧紧围绕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学科。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斗卫星导航等一批亮眼的国之重器和重大工程都有地信专业人才的参与,家国情怀之于新时代GIS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吴浩说。

科教协同 潜心育人

培养优秀人才,是为人师者的使命和担当。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成长。

由吴浩、李畅、刘鹏程3名教授,涂振发、彭飞飞2名副教授,讲师肖佳,实验员朱升组成的教师团队,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科教协同,稳扎稳打。

团队成员坚信好的教学离不开好的科研。近年来,他们主持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和湖北省技术创新重大专项等重大科研课题;在GCB、IJGIS、CEUS、JAG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论文;荣获2021年度中国高校GIS创新人物,入选2022年国家级高层次人才计划。

科研要过硬,教学也不能放松。吴浩带领团队钻研教学教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全国高校GIS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全国高校GIS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以科研项目为载体,通过科研反哺教学,不断将最新的前沿科学成果融入课堂教学,才能拓展学生眼界,丰富他们的学识。”吴浩坦言,老师只有把“内功”修炼好,才会有教好学生的自信和底气。

据介绍,“学训赛创”四位一体的GIS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相关成果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河海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等十余所高校的地理信息科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借鉴和采用,辐射示范效应显著。

“通过跟踪调查分析,我们在国土规划、旅游开发、生态环境、安全应急等特色行业就业的毕业生,地理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能力都比较突出,得到了行业高度认可。”吴浩说,这是让他和团队老师们最欣慰的事情。

Baidu
sogou